字母拼讀法(又稱自然發音法),就是學習拼字母與發音間的對應規則(letter-sound correspondence);學習如何看到文字的拼法就能夠讀出字音,或聽到字音就能(約略)寫出拼法。字母拼讀法若學得紮實,可以為閱讀及寫作奠下初步基礎。一般來說,英語系國家的學童在幼稚園階段便開始學習英文字母與發音間的規則,並透過發音讀本做延伸練習及應用。根據Phonics from A to Z 一書中的說明,84 %的英文字彙可以用字母拼讀的規則唸讀出來。正因為大多數的英文字是符合拼讀的規則,儘早奠定自然發音的基礎更顯重要。英語系國家學童在進入國小之前約有六千左右的字彙量,當他們學會字母拼讀後,看到不熟悉的字詞,通常可以透過推測該字的字音來猜測可能的字義,漸漸地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及能力,故字母拼讀能力的奠定與兒童的閱讀啟蒙發展有相當密切的關聯。但反觀EFL之學習者,因學習環境及需求的不同,若沒有透過反覆及大量的練習,往往連基本的發音規則都無法充分運用,更難以推廣至奠定啟蒙閱讀之落實。因此,如何在教學中,不斷地強化發音規則之奠定,成為許多教學者所重視的一環。(字母拼讀法常見的發音規則請見附錄)
學生沒有學習上的參與感: 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是屬於單向的接收,老師在講台上唸一個字,學生就跟著模仿練習。因此,若能在課堂上搭配一些讓學生能發揮創意,又能運用所學的活動,例如:自創單字(見範例Simply Phonics Book 1, p. 20),有助於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能使課堂學習多分樂趣。也許老師會擔心如果學生創造出無意義的字,該如何解釋?別忘了,學習字母拼讀就是要能唸出看到的字,在學生的字彙量還不足時,所接觸的單字都是無意義的,而此階段是否能夠運用所學最重要,老師應盡量鼓勵學生看到字就能試著讀出其音。
最常用的聽音辨字練習是將易混淆的發音做比對,最理想的題組是運用最小音差(minimal pairs)來練習,如:pat/pet、cup/cop、big/pig、quip/kip、moon/noon等,讓學生專注於比對容易混淆的音有哪些(見Simply Phonics Book 1, p. 22)。為了達到這樣的練習,使用低頻字或無意義字無傷大雅,至於學生是否了解該單字的字義則非此階段練習的重點。在進行這類練習時,筆者建議減少圖像的運用,而直接用拼字呈現,以期達到字母拼讀法的最大成效。
聆聽及模仿是學習字母拼讀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國內的教學方式較缺乏讓學生觀察及聆聽正確發音的機會,如:字母 "N" 的發音,大多數的老師會教學生發「ㄣ」的音,而能正確發出 // 的反而是少數。如果學生能多聽由英語系國家人士所錄製的CD,則很容易發現唸法的不同。另外,學生應該多嘗試模仿句子的唸誦語調。由於台灣學生習慣團體班的上課方式,唸誦句子總是拖得長長的完全不似英語的語調。因此,筆者建議從一開始就鼓勵(要求)學生注意CD中的發音及語調唸誦方式並努力模仿。 字母拼讀法教學除了要循序漸進外,更要不斷地將已學過的與新學的內容做交叉練習,才能讓學生完全熟悉發音規則。有些發音教材一開始即依序教授字母A~Z的個別發音,就筆者的經驗,這確實是個簡單實用的學習方法。如:第一單元若是學習A~E,學生便可以運用已學過的母音 a 和 e 與子音 b、c 和 d 做拼音搭配練習。透過母音及子音的交叉學習,可以有效地將所學內容交叉使用。反之,若只先學母音或子音,則很難進行此類的練習。另外,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要反覆複習字音之外,更要常常練習拼字。在教學中,常常有學生字母與字音無法連結起來,老師唸 /p/,學生可能寫字母 /b/(見Simply Phonics Book 1, p. 13)。
當學生熟悉子音及短母音後,便可以進入長母音及複合子音等較深的課程。筆者建議老師們好好設計長母音及複合子音課程,有計畫的複習相似的短母音和字音。一方面比較其不同之處、另一方面溫故知新,以期融會貫通(見範例Simply Phonics Book 2, p. 8)。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發音規則,進而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字母拼讀法,因此在規劃課程的時,建議每堂課都撥一定的時間進行發音教學或簡單複習,強化學生的印象。此外,也建議老師參考不同發音教材的題型,(如:Simply Phonics、Mr. Bug's Phonics、Let's Go Phonics等),讓同學練習時有耳目一新之感。
大量的閱讀唸誦,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運用學過的規則進行拼讀練習。但是,一開始學生對發音規則並不熟悉,老師應特別注意選材,儘量以配合學生學過的發音規則。因為唯有這樣,學生才能練習分解(decoding)字中的元素,並重新拼合(blending)唸出字音。另外,搭配CD或老師的課堂示範,培養學生對語音及音調的敏感度,也是相當重要的。畢竟,在學習拼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仔細聆聽、觀察老師示範的發音方式、規則外,也需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基本練習,老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文體,如:唸故事、新聞等,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將所學的發音規則運用在生活情境中。(見Simply Phonics Book 2, pp. 36-37)
當學生對學過的字形及字音熟悉後,便可進行聽音拼字的活動,以確認學生能透過聽音分解字音,並寫出對應的字形。筆者建議練習活動需要從簡至深,一開始先聽音節尾音,因為該音是學生最容易擷取到的,進而注意音節首位和音節中間的音。聽寫練習最能夠反應出學生能否整合所學的拼讀規則。老師可利用在課程活動透過遊戲的方式訓練學生,也可以當做小考來評量學生。當學生都熟悉簡單的音節聽寫活動後,便可以進行整個的單字拼寫練習。剛開始練習聽寫時,建議字母不要超過五個(見Simply Phonics Book 1, p. 32),以免造成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