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國民小學英語課程 99 學年度暫行綱要 (摘要)
在99學年度暫行綱要中提到:
為積極扶助弱勢,弭平學習落差,且為能落實教育機會均等,展現學生英語教育學習成效,並回應2020年桃園國際航空城教育計畫,桃園縣擬於100學年度起,將國民小學英語教育向下延伸至一年級起實施。(桃園縣國民小學英語課程99學年度暫行綱要,第1頁)
課程目標:
本縣國民小學英語課程目標為:
一、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俾能運用於實際情境中。
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俾能自發有效地學習。
三、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的認識,俾能加以比較,並尊重文化差異。
分段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共分三大部份:「語言能力」、「學習興趣與方法」及「文化與習俗」。其中「語言能力」部份,針對國小學童低、中、高三個年段語言能力的差異,分成三個不同能力階段;
低年段:國小一、二年級
中年段:國小三、四年級
高年段:國小五、六年級
教材綱要:
本縣國民小學英語課程內容取材應涵蓋以下幾個部分:
(一)主題生活化、體裁多樣化:英語科課程應符合趣味化、實用化及生活化的原則,並適度納入本土教材。教材所涵蓋的主題層面宜多元,以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如家庭、學校、食物、動植物、節慶習俗、職業、旅遊、運動、休閒等為主要內容。教材編寫及活動設計亦應多樣化並融入各種不的體裁,如歌謠、韻文、賀卡、便條、書信、簡易故事、幽默短文、短劇、謎語、笑話、卡通、漫畫等。
(二)溝通功能:國小應培養的溝通能力屬於基本常用者,包括日常交談、社交應對等一般人際溝通的語言能力。依其功能可分為問候、感、道歉、同意、請求、問路、打電話等類別。
(三)語言成分
- 字母:教材中英文字母教學以印刷體大小寫為主,教師書寫黑板或批改習作、亦儘量採用印刷體。
- 發音:除了單音的聽、說模仿外,發音教學應注重音的組成、音節、重音的練習,並將英語的基本語音適時融入單字中介紹。教師應善用字母拼讀法讓學生熟悉字母與發音的對應關係,並能主動看字讀音。音標本身僅是一種學習工具,可用來幫助學生在面臨不熟悉詞彙而又無法靠字母拼讀法的對應規則協助發音時,藉由查閱字典中的音標讀出字音。音標教學可視學生程度與需要於高年段實施,此時學生對英語語音已具基本聽與說的能力,而字母符號的建構亦較穩固,開始學習音標符號,較不致於與字母混淆。
- 字彙:為了顧及教材的接及避免使用艱深詞彙,本縣國小英語教材編寫所用的字彙宜優先從教育部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綱要常用1200字詞中編纂。若需要加深或加廣時,可從參考字彙表的其餘字詞中選用,亦可視教學之必要性斟酌選用1200常用字詞表以外的字彙。
本縣學生完成中年段的英語教育,口語部分應少會應用120個字詞(應涵蓋所謂的sight words),書寫部分則至少會拼寫其中80個字詞。高年段的英語教育,並能應用於聽、說、讀、寫溝通中。…
- 句型結構:本縣國小英語教材可採用的句型,應以基本常用為主,避免冷僻、抽象的文法知識的灌輸。句型結構呈現的順序應考量教材內容的完整性與趣味性,做適度調整。教材內容所介紹的句型應適時重複,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練習所學的句型,進而能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