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十幾年前在休士頓大學外語系客座任教中英翻譯並成立全面中文
課程的同時,特別到該校推廣部招牌課程「超速學習法」取經,之後曾應康
柏電腦、Amoco石油公司等之邀,為他們的高階經理赴中國設廠之前,進行
二個月從零開始的華語訓練,在這些訓練當中筆者得到了十分正面的回應。
這
種以開發人腦潛意識為根本學理的學習法,融合了多種自然吸收的要
素,有效打破學習障礙,進而在短期內得到學習成效。以休士頓大學為例,
該校提供跨國公司經
理人每天8小時的密集外語訓練,96小時學一種全新歐
語、120小時學一種全新亞洲語言,讓學員的語言能力達到可進行一般口語
溝通的程度。由於報名參加上
課的經理們學費都由其所任職的大公司支付,
因此對於授課老師的準備及能力等方面均要求較高,學費價值不斐,可說是
「貴族學習法」,而筆者曾有幸窺其一二,
特在此做一些分享。
1. 超速學習法之緣起 超速學習法的理論主要奠基於保加利亞心理醫生羅森諾夫(Georgi
Lozanov)的Suggestology and Outlines of Suggestopedy(1978/1992)
以及倫敦大學教授迪克森(Norman F. Dixon)的Conscious Processing(1981)
兩書。
這兩位學者皆指出:人的頭腦中有一大部分未曾使用,真正使用到的只佔全部
的5%~10%。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冰山譬喻──冰山突出水面的部分就像
有意識感知的區塊,其作用為:(1)將頭腦的潛意識區塊與外界作連結;(
2)將輸入的資訊按其重要性分類;(3)監督潛意識的運作,緊急時介入調整;
(4)排除不愉快的資訊,以避免干擾頭腦的運作。人腦的潛意識區塊是在不知不
覺當中吸取感官自環境中多方面傳入的資訊,儲存於記憶中。
羅
森諾夫主張讓學習者從過往負面、不愉快的學習經驗中得到釋放,以此為
起點來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潛力。由於有意識學習的範圍極小,而在有意識
的學習過程
當中,尤其是外語學習,難免因緊張而產生排斥,這時若加上潛意識
區塊封閉,更難以存取外來資訊。如果能在學習過程當中開發潛意識的存取力,
在學習效果上便
有可能大幅精進,而這中間的突破點在於:找到讓學生舒展情緒
、卸下心防的方法,由此激發腦中的隱藏潛能,進一步吸收及攝取資訊內容。
2. 超速學習法之運作 超速學習的關鍵在於:拋除制式規矩、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自然習得(Onofre, 2007)。這種訴諸人腦潛意識區塊的學習法結合了數種策略:1)腦部功能的開發;
2)學習能力的激發;3)實體環境的呈現。
闡
釋「暗示感應教學法」的Larsen-Freeman(2007)認為聯想是語言學習
裡很重要的一環,若學生遇到一個字,可以立即聯想到其他相關字以及該
字出現時
的上下文或情境,才能精確地理解及使用該字,如此方能達到完整的學習,而老師的
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在潛意識中的吸收,讓所教授的內容與環境互相結
合產生聯想,
因此不僅需要精心佈置教室環境、設計教學內容、以音樂配合講解,還要營造課堂的
輕鬆氣氛,讓學生們在愉悅的實境中自然習得。
由
於語言反映文化,語言學習需要結合視覺、聽覺,甚至觸覺、嗅覺,因此,有
技巧地置放圖片/海報、運用音樂律動以及提供具有文化氣息的實物、擺設、香料等,
皆可幫助學生們投入語言文化實境、在不知不覺當中吸收上課的內容。此外,活潑有趣
的教學方式也很重要,做活動、玩遊戲時需要盡量設計能使全班一起參與,並
且改變
座位排法,譬如以圓圈代替直橫行列,讓學生之間交流更頻繁。課堂中的活動越豐富、
越有焦點,學生便越容易記取教學內容。
3. 「暗示感應教學」的步驟 超速學習法的核心「暗示感應教學」大致包括以下步驟:
|
1) |
課程開始時,利用遊戲複習前次課程的內容,在遊戲中讓學生卸下心防,
全神投入。
|
|
2) |
介紹當次課程的內容與進度,使學生能明瞭並掌握每單元的學習目標。 |
|
3) |
隨著巴洛克或新世紀音樂唸出教材,結合教材(文章或劇本)中的字句
和音樂的律動,讓學生的聽覺跟隨著音樂前進。
|
羅森諾夫醫生曾用
「如何教會一個人騎腳踏車」作比方(Bettler,
2007):
第一步,解釋手腳如何擺動、車子如何前進等;第二步,扶著車身,讓學習者開始自
己試著踩動腳踏車;第三步,當學習者開始騎之後便放手。同樣的
方式可以運用在外
語學習上──老師教授了內容以後,安排各種活動讓學生練習,開始時帶領著學生做,
到後來只在一旁觀察、適時出面解答,所以課程每個單元到
了後半部,主導者不再是
老師、而是學生(Lozanov, 2002)。 以下是幾項具體要素:
|
1) |
環境:將語言中的抽象概念圖像化,製成海報,以促進邊緣視覺(peripheral vision)吸收;參http://blog.yam.com/binju/article/3614502。 |
|
2) |
音樂:以巴洛克音樂連結教材和律動,打開學習者感官,啟動左右腦同時運轉。 |
|
3) |
意義:利用好玩的方式連結多個新字,譬如老師與學生一起造有趣的句子、想奇特的圖像/諧音聯想。 |
|
4) |
脈絡:在知道jigsaw puzzle全圖的情況下進行拼塊比較容易。同樣,讓學生以編故事的方式來串聯單字,使單字產生意義也比較好記。 |
|
5) |
複習:以多種不同的上下文/情境來重複使用學過的單字,藉以內化字詞使用的模式,並且將短期的記憶凝聚為長期的知識。 |
|
6) |
學習的最佳效果,就是讓資訊到達頭腦中的潛意識區塊,而豐富的多元感官互動,可以造就迅速而長效的學習。 |
|